在广东海洋大学整体战略发展框架体系下,风景园林学科对应海边、海岛人居生态环境建设需求,突出热带滨海景观研究目标和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创新发展,着力研究海岸带的灾害韧性适应、热环境适应、海洋文化景观保护与传承、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海岸带植物抗性选育及栽培技术等关键问题,成为校级特色优势学科和滨海农业学科群主干学科。
一、主要研究方向
1.滨海景观规划设计
研究南海区域城乡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重点有:滨海韧性景观理论、台风灾害适应与热适应性规划设计方法;海洋文化景观保护与传承;加强滨海景观项目实践,如海岸带综合规划、海洋公园等自然保护地规划、滨海文旅规划、滨海乡土景观创意设计、海洋文化创意产品;等。
2.滨海景观生态保护与修复
研究滨海景观生态保护与修复理论与方法,研究重点有:红树林生态保育与示范;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滨海景观生态健康评价;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风景园林遥感与应用;等。
3.热带植物资源与景观营建
研究热带植物资源与景观营建理论与技术,研究重点有:热带植物资源引种与栽培技术;滨海植物逆境响应与繁育技术;热带植物景观营建;古树名木调查与修复保护;热带植物资源与应用信息管理技术;等。
二、教师队伍与研究生培养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具海外经历教师8人,硕士导师14人。学科拥有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及省级重点实验室等育人平台,聘请校外行业资深导师12人。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湛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速生树木所、广东慧道溢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尚景生态有限公司等政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政-产-学-研协同合作机制。
学科现有研究生规模40余人,培养状态良好。
三、科研及成果情况
本学科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到帐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2余部;专利5项;获奖15项。
四、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风景园林年会、教育年会及红树林、数字景观、河口生态、乡村振兴等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究生论坛,研究生累计获奖近20项,宣讲会议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