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概况
农艺与种业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艺与种业领域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和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该学位点于2008年开始招生,依托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广东省热带作物高效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广东省波萝蜜种质资源圃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所依托的作物学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作物遗传育种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
(一)师资队伍

学位点部分导师合影
现有教师5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1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6人,外籍教师1人,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创新团队和耐盐碱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团队2个省级科研团队。成功聘任了傅廷栋院士为我校特聘院士,著名水稻研究专家马国辉研究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菜栽培岗位科学家周广生教授、兰州大学萃英特聘教授邱全胜、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塔什干国立铁路工程大学教授苏莱曼诺夫为拔尖人才讲座教授。聘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岭南师范学院、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具备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校外导师。

傅廷栋院士
(二)主要研究方向
该学位点主要涉及农作物和园艺作物及其相应作物的种子全产业链生产、经营和管理。其中耐盐碱水稻方面的研究国内领先。具体方向如下:
1.热带滨海作物
主要开展热带滨海作物高效生产技术与生产组织管理,农业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区域种植制度的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农作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宏观农业等方面的研究。
2.热带园艺作物
主要开展热带园艺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与生产组织管理,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区域种植制度的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果蔬新品种的选育,种子种苗生产与经营管理,宏观农业等方面的研究。
3.种业
主要开展热带园艺作物及经济作物种子、种苗生产与经营管理、种子质量控制与提高、种业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与种子加工与贮藏等。
(三)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扩大国际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2022年10月“中泰水果产业发展与合作研讨会”(线上会议)在我校举行,推动东盟水果品种改良、采后处理技术等领域的产学研合作。2024年6月,与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共建盐碱地开发利用联合实验室,聚焦盐碱地治理技术研发。双方互派出人员交流学习,2025年6月,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师生第一期培训在我校举行,两校16名师生代表参会,形成“科研—示范—人才”三位一体合作模式。

广东海洋大学与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师生第一期培训会
2019—2023年,连续承办三届中国耐盐碱水稻发展论坛,吸引10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配套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形成“院士报告—青年学者研讨—研究生实践”三级交流体系。2023—2024年,连续举办两届园艺文化节,构建专业科普—沉浸体验—创新展示三维体系,实现科普性、体验性与创新性的有机融合,累计吸引师生参与30,000+人次,刷新校级活动参与纪录。
(四)人才培养成效
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三维培养体系。近年来,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广东海洋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多篇,22.5%的毕业生攻读博士学位。组织参与中国耐盐碱水稻发展论坛、广东省研究生创新论坛、研究生暑期学校等学术活动。以研究生为主的科技成果连续斩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创青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主体赛金奖、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银奖以及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
二、研究生招生类型
专业学位型硕士生招生目录
招生学科:农艺与种业(095131)
研究方向:
1. 热带滨海作物
2. 热带园艺作物
3. 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