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本科教育 -> 建设规划 -> 正文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建设规划

发布日期:2008-12-01   来源:农学院   点击量: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思想,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宽口径培养,夯实专业基础,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和工程实际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动手能力,保证知识、能力、素质相互协调。

二、人才培养规模规划:年均招生35人,全年在本专业在校生人数140人。

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其中具有4人博士学位,2人具有硕士学位。今后将加大师资进修培养力度,3年内有2-3名教师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校访问学者,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每年积极邀请2-3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和举办学术报告。

四、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规划:规划建设实验室200平方米以上,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00万元以上。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基地的科研功能,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加强与湛江市周边地区及“珠三角”重点城市各相关林业管理部门、森林公园、风景自然保护区以及旅游饭店等单位的合作,争取建成6-8个每年可供35名学生进行课程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基地。

五、教学工作与教材建设规划: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大森林旅游、森林公园及森林游憩资源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与管理、旅游管理等方向的培养力度。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经常性组织专业教学计划的研讨和修改,及时吸收国内外有关的培养思路和理念,使毕业生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尽量提高使用新教材的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积极推进自编教材的修订工作,并进一步加强音像资料和电子图书的建设;5年申报省级和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以上,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2~3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篇以上。加强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和应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达到90%以上,并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学水平。积极进行网上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建设校级精品课程2-3门。